2025年6月23日18时48分,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(北纬23.62度,东经113.17度)发生了4.3级地震,震源深度10公里,周边多地均有明显震感。
此次地震再次敲响了防震减灾的警钟,“地震离我们还远吗”这一问题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。在此,广检工程检测中心为大家带来抗震鉴定知识科普,旨在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,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安全。
抗震鉴定:建筑安全的“守护者”
抗震鉴定,顾名思义,就是为既有建筑进行全面的“体检”,按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,评估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。
依据《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》(GB 55021-2021)、《建筑抗震鉴定标准》(GB 50023-2009)等规范标准,这一过程涉及建筑的结构体系、材料强度、连接构造等多个方面的鉴定评估,是对建筑物整体抗震性能的综合考量。通过抗震鉴定,我们能够及时发现房屋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风险,为后续加固改造提供科学依据。
抗震鉴定的必要性
地震,作为一种自然灾害,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。在地震来临时,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。许多老旧建筑由于原设计标准低、施工质量差、年久失修、擅自改扩建等原因,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。通过抗震鉴定,我们可以掌握这些建筑的抗震性能,对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的结构部位,及时采取加固措施,提升其整体牢固性和延性,从而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,并确保人身安全。
抗震鉴定的主要内容
根据国家标准,抗震鉴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、结构体系检查:评估建筑物的结构类型、布置合理性及整体性连接构造的可靠性。例如,多层砌体房屋需检查墙体布置、楼盖及屋盖与墙体的连接构造等。
2、材料强度检测:检测建筑材料(如砖、砂浆、混凝土、钢筋等)的实际强度等级,评估其对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影响。
3、抗震承载力验算: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和抗震设防要求,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,对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进行验算。
4、非结构构件检查:检查非结构构件(如女儿墙、楼梯间、悬挑构件等)的连接构造及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可靠性,防止地震时倒塌伤人。
抗震鉴定的实施流程
抗震鉴定通常包括以下步骤:
1、资料收集:收集建筑物的设计图纸、施工记录、竣工验收资料等,了解建筑物的历史和使用情况。
2、现场调查:对建筑物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,包括结构体系、材料强度、连接构造、非结构构件等方面。
3、综合分析:根据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调查结果,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综合分析,评估其是否满足抗震鉴定要求。
4、提出建议:对于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的建筑物,提出具体的加固改造建议,明确加固措施和施工要求。
公众行动指南
面对地震这一自然灾害,我们每个人都是防震减灾的重要一环。在此,广检工程检测中心呼吁大家做到以下三点:
1、了解地震知识:学习地震基本知识,掌握应急避险技能,提高自我保护能力。
2、关注建筑安全:定期检查居住和工作场所的建筑物是否存在安全隐患,及时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整改。
3、参与应急演练:积极参加社区或单位组织的地震应急演练,熟悉应急避险流程,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。
地震虽然可怕,但通过科学的抗震鉴定和有效的加固改造措施,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,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。让我们携手共进,用科学的知识和行动来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。
广检工程检测中心作为市属国有企业广检集团的全资子公司,具备CMA资质、CNAS资质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综合资质以及“既有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资信(能力)评价”AAA级证书等多项权威资质,专业实力过硬。

一直以来,广检工程检测中心积极践行社会责任,致力于普及抗震鉴定知识,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,为更多地区的建筑抗震鉴定工作提供支持,为守护建筑质量安全、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国企力量。